-
以新質生產力推進文藝新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2024-09-23
-
書寫時代的血肉、筋骨和結構
2014年文藝座談會召開至今已經十年。
2024-09-23
-
駐校作家在中國:概念、評價與實踐(1967-2001)
● 摘 要 學界一般認為中國駐校作家制度最早于2002年由中國海洋大學創設。
2024-09-20
-
新時代文學的世界意識、時代主體與未來想象
一 在徐則臣的小說《古斯特城堡》中,“我”寓居海外,住進神秘而迷人的古斯特古堡,故事講述著古堡的前世今生,年輕一代的主人喜歡騎著哈雷摩托車,“向世界盡頭進軍”;在世界中的還有緬甸人一家,加上來自中國的作家“我”,作為見證者和記錄者,構造了一種全球化時代的多維參照。
2024-09-20
-
新時代、人民史詩與“新紅色經典”
一、“人民史詩”的文學內涵與品格 “人民史詩”的文學包含兩個最本質性的元素:一是中華民族百年奮斗歷史的“史詩性”。
2024-09-20
-
有益于世道人心是文學的“正道”
編者按 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強調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強調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
2024-09-19
-
中華美學精神的命題研究
今年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
2024-09-18
-
人工智能文學及其對現代文學觀念的挑戰
摘要:人工智能文學是文學與科技相結合的新形態,具有順序范式和連接范式兩種類型、兩個階段。
2024-09-11
-
文學擁有“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力量
時代的變化,會催生新的時代訴求,兩者是緊密聯系的。
2024-09-11
-
中國式現代化與外國文學研究的中國視角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式現代化以獨特的路徑和方式,逐漸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2024-09-08
-
文學批評的對話意識與說書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
2024-09-06
-
提煉具有世界意義的中華文明精神標識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構建中華文明標識體系”。
2024-09-05
-
守護好講述好燦爛的文化遺產
今年7月下旬,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我國世界文化遺產提名項目“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遺產提名項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4-09-02
-
陳雪虎:新時期文論話語分析之“透視主義”
一、話語分析與“透視”的感覺 所謂話語,在法語原指一種形式化的言語行動和敘述,20世紀以來語言學家強調是比一個單句還要長的語言單位,而在當代文論和批評語境,話語已不僅指傳統的言談行為,而是某種社會知識的特殊領域。
2024-08-30
-
季水河:以新視野開拓文藝新境界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
2024-08-30
-
生活美學的四個認知維度
生活美學是兼具“生活”與“美學”兩個概念的重要意義范疇,其以深厚多元的實踐性和審美性,成為古今中外諸多學者關注并探討的話題。
2024-08-30
-
以體制機制創新夯實堅定文化自信的制度基礎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民族強起來是新時代的主旋律,是一百多年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要求,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國文明型崛起的歷史必然。
2024-08-29
-
互動性敘事:文學與電子游戲之間的跨媒介哲思
摘要:互動性是思考人機關系的一個有效入口。
2024-08-27
-
中華典故:文脈流芳有妙秘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歷了多次對黨和國家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三中全會”。
2024-08-23
-
中國文藝發展的新形勢與新使命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經歷了多次對黨和國家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三中全會”。
2024-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