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牛耳”的廣州市舶司——談談粵式小說《打春》中的灣區外貿史
近日,廣東作家張淳長篇小說《打春(完整版)》由羊城晚報出版社出版。
2024-10-18
-
《我的非法父親》:淡藍微光下的靈魂美學
初識提香,源于多年前在一次文藝復興畫展中,看到的一幅關于救贖的畫作《圣母升天》,是展出的唯一一幅科技縮印版,而原版油畫據說是一幅高6.9米,寬3.6米的巨構。
2024-10-18
-
了了分明和如如不動——讀姜博瀚《漂亮朋友》
姜博瀚的《漂亮朋友》讀了兩遍,第一遍是在清早,第二遍是在深夜。
2024-10-18
-
歐陽舒姍:將目光投向無聲處
《我奶奶的故事及其他》是遼京創作的系列家庭故事中的一篇。
2024-10-18
-
范小青《不易堂》:于尋覓中傳遞情感與信念
范小青最新的長篇小說《不易堂》,初看標題,便能品出一股濃郁的“蘇味”。
2024-10-18
-
《為珠峰測高的人們》:寫出英雄的精神之美
鐘法權的報告文學《為珠峰測高的人們》謳歌“最美奮斗者”——國測一大隊英雄群體,讀罷深深為英雄們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祖國大好河山的壯舉所感動。
2024-10-18
-
“中國文學研究社”與香港文學的現代轉型
1921年,羅五洲在香港創辦“中國文學研究社”,該社以函授教學形式培育學員,定期印發講義,推出的出版物除以期刊形式出現的《文學研究錄》及《文學研究社社刊》外,還有以函授資料形式出現的《中國文學研究社專修函授講義》,另出有《求學捷徑》之類的社編書籍。
2024-10-18
-
左翼文人 對香港文化的建構
抗戰全面爆發后,中國內地文人帶著未竟的文學理想南下香港,《立報》《大公報》《星島日報》《華商報》《文藝陣地》《文藝青年》《大風》《時代文學》《大眾生活》等報刊在香港創刊或者復刊,香港成為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2024-10-18
-
《雄安人家》:荷花上的鄉愁
作家吳海濤以散文見長,新近出版了散文集《雄安人家》。
2024-10-17
-
黃德海:敘事,細節與戲——短篇小說零札
前些天,看走走《無聲的細節:小說的“讀到”之處》,忽然意識到,我們慣常稱謂的細節,在小說中并非顯而易見,而是需要不斷被發現。
2024-10-17
-
王子君《一個人的紙屋》:閃閃發亮的情志藝術光芒
對合格的藝術作品評判,沃羅夫斯基認為:“第一,它是否符合藝術性的要求,也就是總的來說,它是不是一部真正的藝術作品;第二,它是否貢獻出了某種新的比較高級的東西”。
2024-10-17
-
新時代新農民的“創業史”——評王清平長篇小說《流轉》
人民需要文學,時代需要書寫。
2024-10-17
-
向“生活”開拔——從文清麗《我們的“流金歲月”》說開去
在有關“軍旅生活”的書寫中,“軍旅”與“生活”往往是黏合在一起的。
2024-10-17
-
逃離與堅守的雙向顛覆——讀李浩然《逸人》《鳳頭鸚鵡》
當現實變得壓抑而沉重,逃離還是堅守,成為一個被反復追問的命題。
2024-10-17
-
創意寫作視域下中國化非虛構性寫作概念探究
● 摘 要 非虛構性寫作是創意寫作中國化過程中最需厘定的關鍵概念之一。
2024-10-17
-
張學昕:短篇小說的“異秉”和“氣理”
我在談及小說寫作的時候,常以作家敘事的“感覺結構”的概念來思考、分析作家處理現實生活的敘事策略和方法。
2024-10-17
-
童話故事的反向度書寫——評張天翼《白雪》
只要讀一下開頭“就跟很多童話故事一樣,有好人壞人,有繼母,有矮人,有婚禮,有一些小動物,有跟動物說話的女孩,有勇士,還有個快樂的結局”的這一段文字,再聯系小說的標題“白雪”,那些曾經接觸過格林童話的讀者,大都會把張天翼的短篇小說《白雪》(載《收獲》2024年第5期)與格林兄弟著名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聯系在一起。
2024-10-16
-
“新南方文學”的寫實路徑與多元價值——以近年來廣東非虛構文學創作為例
相比較“新東北文學”,“新南方文學”或曰“新南方寫作”的命名似乎更具不確定性。
2024-10-15
-
潘海天——在火星建設美麗新世界
胡學文創作豐厚,今年在《鐘山》第3-4期上連載推出三十多萬字的新長篇《龍鳳歌》。
2024-10-15
-
《餓兔子跳》:欲望的刀鋒與人性的黑洞
老晃的小說致力呈現千姿百態的人性面影,他猶如一個孤獨的獵手在平靜如水的日常生活中開掘和勘探著波瀾不驚的故事之弧,他的敘事層巒疊嶂而峰回路轉,充盈著東野圭吾式冷峻的懸疑魅力,既有寒冰般的凜冽荒寒,又不乏春風拂面的溫暖動人。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