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野考古,春華秋實的喜悅——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考古
歲末年初,對于考古人來說,是一年田野考古結束后的匯報季,也是全國各個區域重要考古發現的盤點季,有一種春華秋實的喜悅。
2018-12-12
-
傳統工藝如何進行現代化探索?
刻瓷、京作制瓷、燒瓷、絲綾堆繡、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鑲嵌、景泰藍、京繡……或許很多物件你未曾見過,甚至聞所未聞,可當它們呈現在你眼前的時候,你還是不自覺地為這些工藝美術作品而贊嘆,感嘆這些大師們的手藝是如此巧奪天工,感嘆在歷經幾千年之后,還有一批人堅持讓傳統工藝跟隨時代的步伐不斷發展。
2018-12-11
-
聽非遺傳承人談學藝 話傳承
日前,由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人才培訓交流中心承辦的全國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培訓班順利結業。
2018-12-04
-
透過新媒體技術感受文化的溫度
文化遺產是我們人類文化的珍貴記憶,是滋潤我們心靈世界、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園。
2018-12-03
-
太廟文物騰退項目全部簽約
本報北京12月2日電 (記者賀勇)“73戶居民將全部從太廟區域遷出。
2018-12-03
-
老外體驗非遺文化
11月25日下午,“洋酒遇上腐乳菜”活動在北京工體VSPORTS運動餐吧里舉行,不少外國友人受邀前來品嘗中國美食,感受東西方文化碰撞帶來的特別味道。
2018-11-27
-
廣西三江:侗鄉文化譜新曲
綠樹掩映,小道相接,別致的木樓屋內,時而嘹亮、時而稚嫩的歌聲不時傳來,73歲的侗族老人覃奶號正在教授后輩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我老了,但侗族大歌不能老,我要不遺余力把它傳承下去”。
2018-11-19
-
古老“宣”舞覓新粉
其美卓嘎(左)和徒弟。
2018-11-14
-
內蒙古非遺傳人進京免費培訓
昨晚,由文化部指導、北京市文化局委托北京建筑大學承辦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傳統家具制作技藝培訓班開班。
2018-11-13
-
汕尾漁歌:千年民歌譜新曲
“漁歌里說——我唱漁歌給黨聽”汕尾漁歌演出現場 “自細綴父去牽罾(zēng),睇見海水白茫茫。
2018-11-13
-
北京西城區首屆朗誦藝術周將辦
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繁榮朗誦事業、歌頌改革開放40年來的光輝成就、豐富群眾朗誦活動、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活動的開展,由朗誦藝術家殷之光倡議,北京西城區文化委員會和北京朗誦藝術團聯合舉辦的“2018年首屆西城區朗誦藝術周”將于11月13日至18日舉行。
2018-11-12
-
攜手新媒介 共迎新年俗
“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發布會現場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指導,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主辦,中國手藝網和四川省綿竹市人民政府承辦的“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于10月31日在故宮博物院舉行。
2018-11-01
-
銅川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年
日前,由銅川市委、市政府主辦的紀念耀州窯創燒1400年活動在陜西銅川市耀瓷小鎮開幕。
2018-10-25
-
廣東有了非遺法律援助律師團
廣東省非遺法律援助律師團日前在潮州成立。
2018-10-25
-
緙絲傳承人:“雕刻了的絲綢”如流淌的鄉愁
春意盎然的鵲鬧枝頭,國色天香的花開富貴圖……在河北定州孟家莊緙絲傳習基地,一幅幅圖案逼真、色澤鮮艷、正反如一的緙絲作品讓人流連忘返。
2018-10-16
-
國家級非遺“靈璧菠林喇叭”在美巡演
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靈璧菠林喇叭”的重要傳承方——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周家班”,目前正在美國巡演。
2018-10-11
-
讓京劇越唱越紅
天津勸業場天華景戲院只有200多座位,每次只要是劉榮升京劇團的連臺本戲演出,票都早早賣完。
2018-10-09
-
散落民間“非遺珍珠”重放光華
曹素功“金陵十二釵”套墨 資料圖片 黃浦區是上海老城廂所在地,海派文化的發祥地,有著深厚文化底蘊,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眾多且極具典型特色。
2018-10-08
-
搜尋遠去的印記——文化遺產調查隊一日
編者按:習水河,發源于貴州習水縣,經赤水出貴州,在四川合江三江口與赤水河合流后匯入長江,全長156千米,流域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
2018-10-06
-
“面人郎”:古老非遺可以很“酷”
郎佳子彧23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的第三代傳人。
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