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60華誕。60年前,剛剛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毛澤東主席應茅盾同志之邀,為《人民文學》創刊號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這一希望,是黨的希望、人民的希望,也是時代的希望、歷史的希望。60年來的中國文學,始終與民族振興聯系在一起,始終與祖國進步息息相關。[詳細]
每一個作家的寫作,都有隱含的和預設的讀者,在過去,這個讀者基本上是不言而喻的,他就是中國人,但現在,作家們會意識到,一個歐洲的青年或老人也會讀到他正在寫的這本書,而且這個讀者正是從這書里認識中國。隨著中國走向世界,中國的文學也在走向世界。這種全球化語境中的寫作,給中國作家提供了更廣闊的可能性,當然,中國作家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直接地意識到,他對于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承擔的文化責任。[詳細]
中國作協10月29日在京召開文學創作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廣大文學工作者要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從當代中國人民偉大創造中尋找和發現文學創作嶄新的主題、情節、語言、詩情和畫意,反映偉大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人民群眾的精神圖譜,為時代寫史、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言。
會議認為,60年來的中國文學始終與民族振興聯系在一起,始終與祖國進步息息相關。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文學事業蓬勃發展,涌現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人、建設新中國的旺盛熱情。[詳細]
經過了辛亥革命,四九年的解放,改革開放,一個世紀多來,中國在巨變著,轉型著,一步步復興著走向富強,我們的文學也在適應著,試驗著,一步步掙扎著走向成熟。但時至今日,當我們欣然地彈冠相慶之后,認真地回頭析點,我們的文學還存在相當大的缺憾,不僅還沒有堅挺在世界文學之林,就是在國內,廣大的讀者和社會仍不滿意,質疑和指責聲不斷。我們需要反省,其實也都在用心反省著,當然,這種反省是具備了一定實力后的意識……[點擊查看]
縱觀中國當代文學的六十年,不難發現,六十年來,真正有生命力的,經得起時間淘洗的作品,大都是堅持了現實主義精神,具有勇氣和膽識的,努力維護了文學的自由審美品格的作品。這樣說絲毫沒有輕視其它創作方法,惟現實主義獨尊的意思。但我在這里所說的現實主義,主要還不是指文學對自然的忠誠,它的客觀真實性原則,典型化原則,整體性原則等等定義性的東西,而是強調一種可稱之為現實主義精神的質素,那就是,對時代生活……[點擊查看]
當下的我國文學作品創作,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每年都有一千多部長篇問世,還有無以計數的中短篇被文學期刊推出,讓讀者目不暇接,紛至沓來。我們暗自慶幸這種文學創作繁榮的同時,不得不產生一絲憂慮。被發表的很多文學作品只注重作品的故事性、趣味性和現實性,缺少了文學所固有的人文關懷和悲天憫人之情,缺少了對人類未來的憂患意識。這種文學精神內核的缺失,勢必會導致經典作品的不能涌現,勢必會造成一種繁華下的貧瘠……[點擊查看]
這個時代給作家提供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寫作環境。如今,和平成為世界上大多數人的向往,協商成為世界上多數國家處理爭端的政策首選,加上我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世界相對安寧。中國因此獲得了和平建設的機會,這使作家也有了一個比較安靜的寫作環境,可以安心地去從事創作活動。有沒有一個安靜的寫作環境,對作家其實是很重要的。我們當然承認戰亂時期也會出好作品好作家,但誰愿意在槍炮聲中、在生命隨時會受到威脅的環境下寫作呢?[點擊查看]
建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作家隊伍人才輩出,創作成果花團錦簇。在文學事業日益興旺的進程中,期刊及其編輯是一個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環節。期刊為作家作品的出世與成長,提供搖籃和園地;編輯可以說是新人新作的助產士和護花人。作為精神文明的心血結晶,在文學的生產線上,所有作家作品無不都是經由編輯審讀把握、鑒定成色、出謀劃策、加工潤色而后推向社會的。因此,編輯工作的特點和作用,被比喻為:“給作家開出生證”……[點擊查看]
文學創作座談會會場
劉云山與作家代表握手
鐵凝、李冰、雷抒雁
鐵凝(左三)葉梅(左二)與少數民族作家代表
李冰與少數民族作家代表親切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