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從太行山到沂蒙山的抗戰歌曲(苗得雨)

http://www.8bwg.com 2014年01月17日10:31 來源:中國藝術報 苗得雨

  在抗戰時期的1940年到1945年,一曲《烈火燃燒在沂蒙山上》 ,沂蒙山男女老少無不唱得激奮、昂揚,這是那時流行最廣,也最動人心的一首歌。

  前幾年,老家地區要拍電影《浴血淵子崖》 ,即莒南淵子崖村全體村民血戰前來包圍的日本鬼子,犧牲一百多,也殺死鬼子一百多,那是震驚中外的一個壯烈的日子。準備給這部影片當顧問的老友王濱,主張主題歌用《烈火燃燒在沂蒙山上》 ,而不是劇本定的另一首歌。我非常贊同,我說:“就地取材好!若再加一段抒情歌曲,可以唱《石榴開花胭脂紅》 ……”王濱說,他一時還沒有找到《烈火燃燒在沂蒙山上》的資料。我根據回憶,列出一份。我又求教當年的老師和老領導,一位是曾在河南省抗大小學工作的老師邱為奎,他憶出一份;一位是老音樂家,我上中國作協文講所時的教導主任徐剛,他也憶出一份。他說:“這是當年華北的一首歌,名字就叫《烈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傳到我們山東,改成的《烈火燃燒在沂蒙山上》 。 ”我又找到老家沂南縣文化館在“文革”后期(1972年)搜集到的一個版本,名字叫《反“掃蕩” 》 (沂南六中和橫河村搜集) 。臨沂地區張秀岳編的《沂蒙之光歌曲選》 ,收的這首歌也叫《反“掃蕩” 》 (武瑞生唱,高志全記) 。想不到我于最近找到了華北的版本,名字還就叫《反“掃蕩” 》 (記譜有些差別,這里是四分之四拍,山東搜集的流傳的都是四分之二拍,拍子變快,就有了激昂的情緒。兩曲都是E調,這一條一致) 。忘了什么時候,我讓女兒抄的大半本抗戰歌曲,似乎是借的機關資料室的一個歌本,上面有不少在別的歌本里見不到的抗戰歌曲。現在,各單位資料室都撤銷,這種資料恐怕再找也難了。我差不多忘了這件事,最近翻找別的材料,找了出來。第一首就是李偉詞曲的《反“掃蕩” 》 ,即《烈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還有,也是李偉詞曲的《反摩擦小調》和《空舍清野》 。這兩首,在沂蒙山一帶也很流行, “別說咱這是根據地,鬼子他不會來,鬼子他會來呀,老鄉你聽明白,聽明白呀咦呀咳,明白……” “抗戰走上了新階段,摩擦專家齊出現;共產黨抗戰親眼見,摩擦專家不喜歡……”這個調都已成了流行小調的一種曲調,我當年寫的詩,有的就是用的這種調。有的流行歌曲中也有這種調。多少年,我卻不知道它的作者——以及那首《烈火燃燒在太行山上》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偉。

  李偉, 1914年生,河北省滄縣人,上清華大學時,參加過“一二·九”學生運動,加入了該校的海燕歌詠團; 1938年赴山西,參加八路軍總部炮兵團, 1941年隨團調往延安,歷任炮團的宣傳科長、宣傳部長。抗戰時期創作歌曲有《炮兵歌》 、 《炮兵進行曲》 、 《朱德將軍》 、《毛澤東之歌》 、 《生產四部曲》等;解放戰爭時期創作的有《東北民主聯軍之歌》 、 《坦克進行曲》 。新中國建立后任解放軍總政文化部副部長、副秘書長、宣傳部長。此時作品有《抗美援朝進行曲》 、 《人民戰士進行曲》 、大合唱《英雄戰黃河》等。他的作品還有《割麥謠》 、《行軍小唱》 、 《南泥灣好地方》 ,以及上面提到的《反摩擦小調》和《空舍清野》 。我見到的介紹他的資料,不知為什么,主要作品中沒有這首又叫《烈火燃燒在太行山上》的《反“掃蕩” 》 。只能想是列到“等”里了。

  茲將《烈火燃燒在沂蒙山上》全詞抄錄如下(原歌中的不同句列于括號內) :

  烈火燃燒在沂蒙山上(太行山上) ,憤怒充滿了我們的胸膛,鬼子們(強盜們)各路進攻來掃蕩,殺人放火奸淫又搶糧(又搶掠) 。展開游擊戰爭,打到敵人后方,山川震驚,林木震蕩,到處有革命的隊伍(到處有救國的熱情) ,到處有抗日的武裝。兄牽弟,兒別娘,前擁后護上戰場,齊心合力打東洋!拆橋破路,攻城奪糧,造成犬牙交錯的戰場,向鬼子們(向侵略者)來一個反掃蕩!

  創作在太行山上的歌曲,流行在沂蒙山區,當時山東省也屬于華北,鬼子對抗日根據地的“掃蕩” ,也是兩地幾乎輪番與同時進行,夏天的冀中“五一大掃蕩” ,秋天是沂蒙山區的“鐵壁合圍”大“掃蕩” ;鬼子那個“華北總司令”岡村寧次,在華北地區被“地道戰”弄得暈頭轉向,一籌莫展,這家伙鬼點子多,在沂蒙山的“拉網掃蕩”中的“梳篦戰術” ,占了點便宜。但自從1943年起,局勢轉向有利于我們,小鬼子只有處處等著挨打了。這首歌,在當年的斗爭中,對廣大軍民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