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荊楚三記(熊召政)

http://www.8bwg.com 2013年06月05日09:11 來源:人民日報 熊召政

  炎帝神農始祖像記

  炎黃二帝,華夏始祖。黃帝繁衍于北國,炎帝發祥于南方。稽古之傳,炎黃爭帝,三戰血流漂杵。爾后兩大部落化干戈為玉帛,由對抗走向互敬。炎尊黃為中央天帝,黃尊炎為南方天帝,代行中央天帝之責。自此民族融合,兩大部落帶領生活于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所有氏族,共同開啟了華夏文明的新曙光。

  炎帝神農故里處大洪山中,江、漢、淮三水縈帶。中國山勢與水脈,大都自西向東,騰挪跌宕,萬里不絕于勢。唯漢水與大洪山,皆自北向南,回環俯仰之間,皆有別致。故漢江者,實乃連通黃河長江兩大文明之母親河;而大洪山,乃雄踞中原之華夏龍脈。山近淮者,有棗陽雕龍碑古文化遺址;近江者,有荊門屈家嶺古文化遺址。兩者皆方國史前,古人類城市之發端,農耕之雛形。亦佐證炎帝神農誕生于隨,傳播農業文明于江漢之間。

  近年來,隨州市委、市政府應進運,順民意,精心籌劃,采眾之長,聚眾之力,創辦世界華人炎帝尋根節,旨在追頌始祖,祭祀先賢;傳承薪火,凝聚人心。至今已歷四屆,影響漸宏,聲聞遐邇。如今已被批準為國家祭祀名錄。

  尋根節創辦之初,炎帝神農故里建設基金會諸同志便以塑造炎帝神農始祖像為己任。四方奔波,募集巨款,此中辛勞,不一而述。歷時三載,設計始祖像高九十五尺,寓九五至尊之意。基座高四十二點六尺,寓炎帝神農誕生于農歷四月二十六日。而炎帝神農之塑像,則以最佳之古繪為藍本:慈祥中顯仁義,樸實中見智慧。

  當此時也,炎帝神農始祖像落成于烈山之上,神農洞之側,雄峙始祖殿之左,俯瞰山川大地。我輩來此,一觀而知氣象,一拜而生肅穆。始嘆始祖威儀,于此接跡于后世,功不可泯。

  圣像落成已歷三寒暑,贊畫者囑予作文以述根由,遂成此記。

  遺愛湖記

  黃州古城之東,有三湖負郭。曰東湖、西湖、菱角湖。素為羽鳧棲息,鷗鷺行藏之地。往昔水路淤塞,岸筑囂雜,絕非勝地。丙戌年秋,地方為政者研判三湖形制,融蘇東坡詩詞意境,允為市民造一怡情養性之園。并依東坡先生《遺愛亭記》之哲思,更湖名為遺愛。凡閱八載,鑿奇伐亂,十二景成。村野之湖,遂為上品;云霞滿眼,蔚為大觀。

  湖之繾綣,不在富貴而在清曠;水之蘊藉,不在空闊而在曲折。遺愛湖采眾湖之妙,隨意賦形,結山水之大緣矣。

  若夫朝夕晤對,坐茶煙裊裊,披竹影重重。看熹光萌生玉樹,晨露滋潤幽蘭,禽鳥時鳴芳徑,雁陣驚穿江柳。忽而一蓑煙雨,散人歸去,且攜半壺老酒,來就清風。更喜明月之夜,聽歌琴島;北斗斜時,問稼松風。

  春之花,夏之荷,秋之葉,冬之雪,四時結伴。沿數十里湖岸,參參差差,鋪開千軸圖畫;紛紛揚揚;灑出萬種風情。臨皋臺上,攬千丈碧水洗英雄塊壘;蕓香閣內,瞻四圍風雨滌君子情懷。

  勝景澄心,在雅能易俗;一方福祉,在官欲利民。故柄政之績,不在時譽而在青史;宦海作為,不在自夸而在民意。履職首在奉公,去后方留遺愛。此乃太史公所贊之循吏也。當山水知音而不狎,圓百姓之夢而不怠。此種遺愛,方能傳諸后世。是為記。

  沁香齋記

  武漢東湖,素為旺地。漢口開埠以來,漸成名勝之區。虹影波光,薈萃荊花棣萼;琳官佳構,泰半壽諸梨棗。近有執事者,欲續前人燃藜之光,于東湖園林內,再造宏軒一所,曰沁香齋。與園中梅嶺、南山、百花等著名舊筑毗鄰相望,品位韻致,各臻其妙。

  沁香園坐南朝北,前臨長街,后依深園,長街紅塵之外,江流浩蕩;深園蓊郁之中,湖光瀲滟。珞珈山隔水而枕,江漢關越江而屏。東之高處,乃元帥朱碑亭;西之肘腋,為詩仙放鷹臺。人杰地靈,莫過于斯。

  循辟雍之理,明堂之規。沁香齋環屋融景,四面皆陽。既有泉石之逸,亦得人文之蘊。一礎一石,一門一窗,無不中西合璧;一花一木,一柱一廊,盡見匠運神工。

  耽于此,有情可溢,有興可儲。葵藿同傾,猶得春風半面;蒹葭頌詠,且喜秋水伊人。舊雨重逢,又剪西窗之燭;新朋乍會,再續合浦之緣。樽酒留連,神仙暫駐;莼鱸懷思,游子歸家!

  天下修心者,莫不與社稷相通;世間養性者,莫不與山水相契。為官者常懷惠民之德,秉政者難求勒石之功。然誠心推轂,不棄葑菲;勤勉用事,小中見大。入此沁香齋,既得滋潤心脾之花香,亦賞怡養性情之心香。徘徊既久,不免感嘆,東湖福地,又添一掌上明珠矣!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