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中國作家網>> 評論 >> 正文

王離湘:創作更多無愧于人民和時代的優秀作品

——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心得

http://www.8bwg.com 2012年11月22日07:31 來源:中國文化報 王離湘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薄耙獔猿忠匀嗣駷橹行牡膭撟鲗颍岣呶幕a品質量,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糧。”這些英明論斷,為我們指明了文藝創作前進的方向。

  河北省正處在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期。近年來,全省文化藝術創作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今年,藝術精品屢屢斬獲國家級大獎,反映出我省藝術精品生產的良好態勢。這些成績的取得,概括起來主要源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河北地域歷史文化的深厚積淀,這是文藝創作的源泉;二是河北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精誠合作、不懈努力與追求,這是創作的內在動因;三是省委省政府近年來對藝術精品生產的支持力度加大,這是我們從事藝術創作的動力。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先進省份相比,我們在精品生產上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主要是:在全國傳得開叫得響、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還不多見,像裴艷玲、邊發吉那樣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大家還不多,市場營銷體系還不健全,藝術精品的市場號召力還不強,在藝術生產中慣性思維、路徑依賴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和現象如果不認真研究,并在藝術創作中予以糾正,勢必會妨礙和阻滯藝術生產力的發展,影響到藝術精品持續產生的后勁,影響到我省文化建設歷史的進程。所以,必須認真研究遵循藝術生產規律、藝術人才的成長規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

  一

  必須研究和遵循藝術生產規律。藝術創作是一種審美性的精神勞動,是通過藝術形象塑造來認知世界的一種方法,藝術作品是通過藝術家與鑒賞者的心靈溝通來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地實現其引領社會、詮釋人生、懲惡揚善、激濁揚清的社會目的的。所以,藝術創作必須要善于塑造血肉豐滿、情感充沛、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用作品來感動人、警醒人、激勵人、撫慰人。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就要力戒主題先行、題材決定的創作傾向,反對口號化、概念化、公式化、宣傳化的應景之作和應命之作。要始終把人民的需要、時代的需要放在首位,為人民放歌,為時代抒寫。之所以一些藝術作品存在“領導是基本觀眾、獲獎是唯一目的”“排練為獲獎、獲獎就封箱”等現象,就是因為沒有把人民的需求當做藝術的需要。這既是與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宗旨相悖,也與藝術市場規律相悖。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藝術創作過程是認識和實踐相統一的過程。藝術創作沖動來源于對實踐的認知和感受,作品創作完成后,又要回到實踐環節去檢驗其真偽優劣,是一個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的歷史過程。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離開了生活積累與閱歷,知識就成了死知識,創作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實踐與生活永遠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家只有善于接地氣,深入現實生活的第一線,親吻時代生活的泥土,才能擷取時代最感人的脈動和最沁人心脾的芳香,去掉矯情、偽情和庸俗,多一些真情實感和責任,才能避免無病呻吟、濫竽充數的作品。所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依然是指導我們創作實踐的不二法則。

  藝術創作必須要堅持“三統一”的原則。一是要堅持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既要反對一味的標新立異,也要反對固步自封、因循守舊;既要反對盲目追求高投入大制作,也要反對大題小做、資源浪費。二是要堅持尊重傳統與面向現代的統一,要善于繼承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積極進行藝術創新,通過融合、嫁接、化合,求新求異求變,與社會合拍,與時代共振。三是要堅持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統一。要突出主旋律,唱響時代強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是文藝創作的主流。同時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藝方針,尊重不同觀眾的不同層次的藝術需求,在藝術創作上要寬視野,多分眾,既要滿足大眾的文化需求,也要滿足“小眾”的文化愛好,追求雅俗共賞,關注“下里巴人”,兼顧“陽春白雪”。只有做到這三個統一,才能真正解放和發展藝術生產力,藝術作品才能與時俱進,才能有民族性、時代性、現代性。

  二

  必須研究和遵循藝術家成長規律。藝術家是藝術創作的主體,是藝術生產的根本動力。尊重藝術家,培養優秀藝術人才,既是為藝術創作奠定人力基礎,也是為精品創作培育根基,蓄積勢能。

  對藝術家的培養和培育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養“成”,即對已經成名的藝術家要留得住、養得活、用得好;二是育新,即積極培養藝術新人,不斷培植藝術創作的后續力量。

  要善于創造兩個環境,一是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藝術、尊重藝術家的風尚。藝術家是藝術財富的創造者,歷史因為有了藝術家的創造才光輝燦爛,時代因為有了藝術家的辛勤耕耘才絢爛多姿。要敢于給藝術應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讓更多的藝術家切實感受到黨的關懷、政府的溫暖、社會的尊重。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藝術家的蓬勃的藝術創造力。二是要努力營造有利于藝術家成長的寬松、和諧的環境。要善于為藝術家排憂解難,創造條件,通過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最大限度地調動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要充分尊重藝術家的個性,保障其進行藝術創作的充分空間。同時要善于對藝術家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其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藝術人格,提高人生境界,成為德藝雙馨的優秀藝術家。三是要通過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和深化利益分配機制改革,讓優秀藝術家以人力資本、智力投入、技術占股等方式獲得符合其藝術價值的應有報酬,確保藝術家的創作熱情和積極性。四是按照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要求,積極培育文藝新人。要堅持眼前需要與未來需要、一般需要與特殊需要、長遠需要與階段需要相結合的原則,遵循文藝人才培養的一般規律,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銜接有序,梯隊跟進,造就符合文藝事業發展要求、符合我省的文化建設實際、能夠肩負起時代使命的優秀文藝人才。

  三

  必須研究和遵循藝術市場規律。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全面發展!庇纱丝梢,藝術的發展必須經受市場的檢驗。同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藝術鑒賞,在很多情況下是以藝術消費的形式實現的。

  藝術產品的商品屬性是社會化分工的產物,社會化分工的根本意義就是發揮專業優勢,提高生產效益,擴大社會財富。藝術家不生產糧食,不創造物質產品,他滿足自身衣食住行和自我發展需求的產品,都是通過藝術勞動同其他產品交換來的。能否與其他產品進行交換,是決定藝術生產價值的前提。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藝術產品的商品性。藝術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藝術消費,藝術消費是上一輪藝術生產的終點,也是新一輪藝術生產的起點。沒有消費,也就沒有生產的循環往復;沒有消費,藝術生產也就無法獲得擴大再生產的資本積累。因此,在文藝產品的生產中,必須要強調:

  第一,要積極面向觀眾,面向市場。要樹立市場就是效益、觀眾就是上帝的生產理念,適應藝術市場由供、產、銷到銷、供、產的轉變,認真研究市場,了解市場,解讀市場,積極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靠市場爭得先機,靠市場爭取主動,靠市場謀求自身的發展壯大。

  第二,要辯證看待兩個效益,實現兩個效益的統一。我們強調精神產品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但必須應該看到,藝術產品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社會效益是經濟效益的基礎,經濟效益是社會效益的反映。在市場交換過程中,沒有離開社會效益的經濟效益,也沒有離開經濟效益的社會效益。

  第三,要正確認識藝術產品的價值,生產有較高精神文化價值的產品。藝術商品的使用價值就是其精神文化價值,一般講來,精神文化價值越高,產品的使用價值就越大,商品價值量和價格也就越高。那些潛心創作、凝結著藝術家全部心血和智慧的作品,自然也會贏得市場的青睞和觀眾的垂青。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一定要認真研究社會、研究生活、精心創作、精良制作,以藝術精品贏得觀眾、贏得市場、贏得效益。

  第四,要不斷優化市場環境,為優秀文藝作品鋪好路開好道。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離開健康有序的市場基礎,文藝市場也就不能發展和繁榮。要在培育開放、統一、活躍的文藝市場的同時,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監管和整頓,治理和取締黃、賭、毒絕不手軟,以法治機制保證健康文藝作品獲得市場效益,實現文藝產品利益的最大化。

  總之,藝術、藝術家、藝術產品,必須正確面對市場,以市場為導向,以消費為需要,尊重藝術產品的商品性,樹立“消費-生產-消費-再生產-再消費”的生產機制,通過市場環節實現積累,達到擴大再生產、壯大企業的發展目的。

  四

  遵循“三個規律”,促進文藝繁榮發展。實踐告訴我們,藝術作品、藝術家、藝術市場的三方面規律是一個辯證統一體,這三個方面不可或缺。其中,藝術家是人的因素,屬于主觀因素;藝術市場是外部環境,屬于客觀因素;藝術作品是內容更是核心與根本,是體現藝術家主觀思想并流通于藝術市場的本體。藝術作品使得藝術家與藝術市場相關聯,藝術家與藝術市場通過藝術作品達到統一協調。藝術作品、藝術家、藝術市場,是我們文化藝術事業發展的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只有解決好這三方面的問題,認識好這三方面的內在的基本規律,才能使我們的藝術生產力不斷獲得解放,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要使這三方面規律統一協調,我們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委八屆二次會議精神,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中,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適應市場環境下文藝創作生產的文化管理新理念,持續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注重“兩個效益”,開拓“兩個市場”。做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輪驅動,搶占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份額。文藝作品呈現要做到既叫好又叫座。這就要求藝術創作生產既要注重藝術性,也要注重娛樂性。缺少藝術性,作品就不能夠引導和提升社會整體審美;缺少娛樂性,作品就會失去大部分普通觀眾,也就是市場。藝術作品要達到藝術與娛樂的和諧統一,做到寓教于樂。我們當前的文化單位是多體制的,既有事業單位,也有國有企業、民辦企業,對于這不同類型的單位,各級文化主管部門要一視同仁,既要重視體制內的藝術創作生產,也要積極扶持體制外的生產、演出工作,積極探索國有文藝院團與民營資本的合資合作的新路子,要在全社會樹立藝術家文化自覺、自信、自立、自強,鼓勵他們創作出豐富的藝術作品。

  ——以名人、名品帶動全社會文化發展繁榮。品牌就是力量,優秀的藝術家、藝術作品具有無可比擬的社會吸引力和凝聚力量,我們要努力打造屬于河北的知名藝術家、藝術作品、文化品牌,多措并舉,實現社會文化整體繁榮。譬如對于裴艷玲及其藝術要搶救性保護,從劇目傳承、音像資料、理論研究等多方面著手,積極開展工作。同時要結合社會資本,建設裴艷玲藝術大廈、裴艷玲藝術學校、裴艷玲藝術基金會等,放大品牌效應。同時,我們還要積極開發以邊發吉為領軍的河北雜技藝術,以田春鳥、張惠云、許荷英等為代表的河北梆子藝術,以劉秀榮、羅慧琴、張俊玲等為代表的評劇藝術及石家莊絲弦、保定老調、唐山皮影等等河北地域優秀藝術品牌,使之成為我們文藝工作今后一段時期的基本奮斗方向。

  ——營造文化發展的優良環境,活躍藝術人才市場,活躍藝術家市場,活躍藝術品市場。一個優良的發展環境,對于藝術生產力有著強大的推動促進作用。文化發展的環境既有外部環境也有內部環境,從外部講,河北省乃至全國的整體環境就是文藝發展的大環境,我省所倡導的“風清氣正,開放文明,和諧穩定,生產轉型,天藍水凈,地綠山青”的發展與生態環境要求,同樣適用于我省的文藝發展創作。從內部來講,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寬松適度的創作環境、積極文明的競爭環境,都會對藝術創作生產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逐步健全與完善適應市場條件的運行機制等等,這些環境的建設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共同培育。在環境的不斷改善中,越來越多的優秀藝術人才、藝術作品不斷涌現,人民的文化生活與生存環境也會受其反作用而不斷改善,兩方面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本文作者為河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