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胡楊精神不朽——欣看現代豫劇《大漠胡楊》

http://www.8bwg.com 2016年04月25日09:44 來源:光明日報 王蘊明

  作為菊界的一名老兵,觀看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進京演出的現代豫劇《大漠胡楊》,心中不由得泛起縷縷情思。記得二十余年前,我因公去新疆,驅車行進在茫茫戈壁灘上,時見數棵昂然挺立鐵骨虬枝的胡楊,若許豪氣油然而生。其“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堅韌品格立浮腦際。又忽見遠處綠楊參天,房舍井然,伴行的當地同志告訴我,那是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所在地,久蓄的敬仰之情,頓滿胸臆。既深感當年黨中央“屯墾戍邊”的英明決策,更為萬千軍墾戰士以自己的青春熱血在這“黃沙萬里百草枯”“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風頭如刀面如割”的大漠中造出片片綠洲、萬頃良田所感動,這是何等的不世功勛!

  豫劇《大漠胡楊》以其動人的故事情節,鮮活的人物形象,將1955年第一代兵團戰士改天換地的壯懷激情、披荊斬棘的生活情景展現在今天的舞臺上,彰顯了他們面對飛沙走石、寸土不生的荒漠,不畏艱難、不懼犧牲的堅定意志與高潔情操。劇中主人公段香妮的丈夫高棟梁先是在開山劈石、修筑水渠的爆破中失去一只臂膊,后又在搶堵決渠中犧牲,段香妮忍受著早年喪夫、幼子被狼咬死的巨大傷痛,毅然堅守在崗位上。20年后,在那個“動亂年代”,兵團“返鄉潮”涌起之時,當年熱戀著她的老同學從河南老家專程趕來,勸其一起回家鄉工作,段香妮面對著她親手培植的萬畝良棉和埋葬著丈夫的參天綠楊和胡楊,她心似狂瀾,情同烈火,最終認定我的親人、青春、事業在這里,我的人生也就要在這里!不只是段香妮,這里還有老場長、李豫西、黃石榴……這是一個戰斗的集體,一座矗立在西疆的豐碑!

  令人肅然起敬的還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豫劇團。該團1956年始建于河南洛陽,1959年集體支邊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劇團的演職人員同軍墾的兵團戰士一樣,櫛風沐雨,近60年來,他們滿懷著“天涯無處不故鄉”的親情與豪情,足跡遍布天山南北,每年演出200余場,與兵團戰士們心連心、情相通,以他們嫻熟的演技和優美的歌聲激勵著戰士們的壯志豪情,溫潤著戰士們高潔的心靈。他們以高尚的敬業精神,傳承著豫劇藝術,培育著戲曲事業的接班人。

  《大漠胡楊》的演員陣容整齊,且均系新生代的青年演員,個個稱職,配合默契,全臺“一棵菜”。尤其飾演段香妮的張培,年僅26歲,扮相俊美,唱、念、做、舞俱佳。她對人物的把握準確,體驗與表現到位,劇中人由青年到中年,30年間,風雨滄桑,困苦艱難,演來形神兼備,情感波瀾,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舉手投足,既生活化,自然得體,又在戲曲美學的韻律規范之中。她有一副得天獨厚的好嗓子,脆亮而甜潤。香妮在綠楊中對著丈夫墳墓的大段傾訴,聲情并茂,酣暢淋漓,唱出了人物的情感與信念,唱出了豫劇聲腔之美,聽來令人蕩氣回腸。

  音樂唱腔設計,既保持了豫劇音樂的本體特色,又融入若干新疆的地域音樂元素,本色而新穎。導演統籌全局,營造了一出編、導、演、音、美和諧統一,既豪邁激越,又情深意厚的舞臺景觀,尤其廣納了包括新疆特色的多種舞蹈手段,力求呈現一種充分體現戲曲美學精神的現代歌舞演故事的藝術場景,努力提升現代戲曲的美學品位。只是有的舞蹈場面如堵水渠決口段落,尚未臻貼切。

  劇本乃一劇之本,該劇在立意確立、人物設置、情節構思的編織,尤其舍繁就簡,將筆墨聚焦于當年一代熱血青年在支邊屯墾中的生命歷程和情感軌跡,不僅令其開辟了有別于同類題材的新天地,而且貼近于當代青年的創業心境。而其語言、唱詞的錘煉,保證了人物的性格和情境的表達。如段香妮贊美胡楊的唱詞,及為高棟梁送葬時“扯一片彩云覆蓋你”的女聲伴唱等,都貼切本色又充溢著詩情畫意。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