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新聞 >> 各地文訊 >> 抗戰勝利70周年 >> 正文
中新網北京7月2日電 (上官云) 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軍旅作家王樹增推出了自己的非虛構作品《抗日戰爭》,全景式反映了八年抗戰,目前該書第一卷已經出版。王樹增 在接受采訪時半開玩笑的表示,寫作是個“體力活兒”:“小說的創作經歷兩個階段,首先便是史料研讀、采訪積累,花費很長時間。所有戰爭的電報我都要看,還 必須經過細致的對比。”
在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王樹增著有《長征》等多部作品,曾獲得魯迅文學獎等多個獎項,《抗日戰爭》屬于其“戰爭系列”作品之一。該書以三卷的恢宏 篇幅記錄了發生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戰爭,對重大歷史事件、戰役均有所展現,對敵我雙方統帥部的戰役計劃、兵力部署及戰役經過等都做了詳盡敘述,特 別是對戰役結局及經驗教訓,從軍事學術的高度給予分析、總結。
“這是王樹增作品中規模最為宏大、寫作最艱難、寫作時間最長的一部。”《抗日戰爭》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管士光表示,全書刻畫了中華民族 在戰爭中自強不息的生動形象,頑強的精神意志貫穿始終,“全書結構堅實、敘述流暢,無疑是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原創作品之一”。
面對贊譽,王樹增一直表現的很“淡定”。他說,自己算不得什么軍事學家,甚至連學者都稱不上,而只是一個普通作家,從事非虛構類文學的創作,“文學是要寫人的,分析人的生存狀態”。
“從我的‘戰爭系列’來講,每部作品我都會預設主題:《長征》是‘永不言敗’,,《解放戰爭》是寫人民的力量。”王樹增略顯遺憾的表示,《抗日 戰爭》的主題,自己還沒能清晰梳理出來,“不過,我希望從中表現我們這個民族不屈不撓的性格,以及之所以有如此頑強生命力的原因”。王樹增還盛贊《論持久 戰》,認為其中的預判十分精準。
“難度大”是王樹增在創作過程中最大的體會。他說,之所以把這部書放在“戰爭系列”的最后完成,是因為覺得“沒有十分把握不敢下手”;“需要查閱的史料之浩瀚,令人難以想象,根本無法窮盡。我想本著對歷史負責任的原則,希望盡可能靠近歷史的本來面貌”。
在王樹增看來,抗日戰爭對中國來講十分殘酷,“開戰的時候,中國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但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那么我們應該思考,是不是能夠通 過汲取前輩們的精神營養,讓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夢想更實際一些?整部書,表面寫的是戰爭進程,但我希望能給讀者以精神上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