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生態之州 幸福黔南

http://www.8bwg.com 2015年11月06日07:14

  11月3日至9日,主題為“生態之州、幸福黔南”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就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展出。此次展覽是“全國民族自治州成就展”系列活動之一,由國家民委、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黔南州人民政府、民族文化宮、貴州省民宗委承辦。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8月8日,是全國30個民族自治州之一,下轄12個縣(市)和1個經濟開發區,全州總面積2.62萬平方公里,居住著布依、苗、水、毛南、仫佬、瑤、漢等43個民族共420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州總人口的57.5%。成就展通過大量圖片、聲像、實物和文獻資料,詳細記錄了建州60年來黔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光輝歷程,全面展示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黔南的成功實踐以及黔南州60年來的發展成就,描繪出一幅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文化繁榮、社會和諧、民族團結的歷史畫卷。

  成就展期間,系列活動精彩紛呈。首都觀眾每天都能欣賞到美輪美奐的充滿黔南風情的民族歌舞表演和獨具特色的茶藝表演。展覽開幕后,在民族文化宮陸續舉辦綠色化發展論壇、黔南原生態文化發展論壇等活動,邀請專家解讀黔南、詮釋黔南,讓外界更好地了解黔南、關注黔南。

  展覽期間,黔南州豐富的“非遺”展示吸引了眾多的觀眾。目前黔南州有水書習俗、水族端節、水族馬尾繡、毛南族打猴鼓、瑤族猴鼓舞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有水族婚俗、瑤族打陀螺、都勻毛尖茶制作工藝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72項,有布依族古歌、巴江農民畫等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21項,還有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59項。

  布依族楓香印染用典雅美觀的圖案、簡單大方的藍白色調,構造出一個“畫在布上的青花瓷”。其古樸精致,凝聚著布依族人民的勞動智慧,被譽為“布依族不需出土的文物”。楓香印染工藝所用的材料都取之于天然,主要用料是從當地的楓香樹中提取而成的,因此得名楓香印染。楓香印染歷史悠久,傳承不息,時至今日仍然流行于貴州省的惠水、長順等地區,廣泛應用于布依族人民的衣裙、背扇、挎包,以及掛飾、被褥等。

  布依族民歌“好花紅”調發源于貴州省惠水縣好花紅鄉一帶的布依山寨,流行于惠水、青巖、花溪、龍里、貴定等縣市,迄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好花紅”獨特的文化內涵,奠定了其在貴州布依族民歌中的獨特地位,成為貴州布依族民歌的縮影。

  儺祭是布依族先人對自然界和神靈崇拜的祭祀活動,在荔波縣布依族地區盛行,但在荔波縣北部往西南部的淇江流域一帶,尤其是在聯山灣布依族群居地區,至今仍然流行著一種古老的儺戲活動——“做橋”。經過長期的演變和錘煉,形成了現在完整的儺戲文化典籍。儺藝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儺書記錄和口傳。布依儺祭內容大多是以詩歌、說唱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風趣幽默,生動押韻,深受人們的喜愛。

  位于黃龍山上的貴定縣新鋪四寨村谷撒寨,是花苗蘆笙舞“鼓龍鼓虎——長衫龍”的發源地。 “長衫龍”花苗蘆笙舞分為男子單人舞、雙人舞、四人舞、十人舞和群舞。舞者身穿黑色或藍色長衫,頭插野雞翎,口戴髯口,腰插數十根錦雞尾羽,手執蘆笙,自吹自跳,調式明快,起伏曲折,形成忽高忽低、轉側騰挪、游離起伏、栩栩如生的龍舞形狀。它反映了花苗人民熱情質樸、雄渾遒勁的民族性格和氣質,表達了花苗人民告慰先人、團結奮斗、努力追求、創造新生活的理想和希望。

  在貴州省荔波縣的大山深處,生活著瑤族的一個支系——白褲瑤。 “瑤族猴鼓舞”就是白褲瑤特有的民族民間舞蹈,有著祭祀祖先、傳承歷史的神圣意義。瑤民為了紀念祖先的遷徙之苦和神猴護送之功,模仿著祖先跋山涉水的情景以及猴子們攀爬跳躍的神態編創了猴鼓舞。

  “毛南族打猴鼓舞”是中國不足10萬人口的少小民族——毛南族獨特的民間舞蹈之一。發源于貴州省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甲壩村甲翁組,是毛南族人在喪事習俗中,由巫師表演的民間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獨特的動態魅力,源于它獨特的律動規律,而獨特的律動規律形成了它整體動態的風貌,無論是在表演場面上還是在動作特征上,都突出了粗獷豪邁、機靈樸素的特點。

  牙舟陶器,是黔南州平塘縣的著名工藝品。牙舟陶的歷史,可上溯到明代洪武年間。牙舟陶造型古樸、敦厚,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牙舟陶在設計上選擇蠟染、刺繡、桃花圖案,以浮雕的手法體現,夸張而煩瑣,很富于裝飾性,凡魚、獸、蟲、鳥等玩具,均色彩自然,玲瓏剔透。

  黔南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全國惟一的水族自治縣,也是全國的主要水族聚居區,全國50%以上的水族人居住在這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水族人創造了自己獨特而多彩的民族文化,比如水族端節。水族端節首尾間隔約50天,是中國乃至世界節期最長、內容最豐富而奇特的節日之一。它是水族人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年節,是水族人民辭舊迎新、祭祀祖先、慶賀豐收和預祝新的一年幸福美滿的傳統節日。(民  文)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學術論壇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