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午夜_欧美网站一区二区_激情小说综合网

中國作家網>> 舞臺 >> 評論 >> 評論 >> 正文

從程派青衣張火丁的《鎖麟囊》說起

http://www.8bwg.com 2015年03月20日14:11 來源:文匯報 孫國忠

  表演藝術的生命體征需要藝術家來激活

  從程派青衣張火丁的《鎖麟囊》說起

張火丁的代表劇目包括《鎖麟囊》《荒山淚》《春閨夢》等。上圖為張火丁主演的《春閨夢》劇照。.  孫國忠  張火丁的代表劇目包括《鎖麟囊》《荒山淚》《春閨夢》等。上圖為張火丁主演的《春閨夢》劇照。.  

  2月亮相上海大劇院,3月現身梅蘭芳大劇院,5月將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復出之后的程派青衣張火丁,再一次迅速攪熱了戲曲市場,也給文化界帶來頗多啟示。

  我一直是程派藝術的忠實粉絲。不久前在上海觀賞了張火丁演出的程派名劇《鎖麟囊》,興奮之余,更是有話想說。在我看來,“經典”的力量與藝術家本人面對“經典”的態度是打動人心的關鍵所在。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高科技時代與網絡化社會,談論藝術中的“經典”有時會讓人覺得不合時宜,常有落伍之嫌,“后現代”、“解構”、“創新”等時尚詞語似乎才能表達這個時代的脈動。我認為,藝術中的“過去”與“現代”,“建構”與“解構”,“傳承”與“創新”永遠是藝術發展進程中相互映照的兩種景致,各有各的定力和能量,正是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與時時碰撞才展現出勃勃的生機,藝術之命脈才得以延續。“經典”作為藝術長河中一種獨特的生命光彩,具有無可替代的時代意義和永恒價值,因為它的存在能讓我們深刻體悟到藝術創造力之神奇與偉大,并能不斷品味藝術積淀中“杰作”的蘊意和魅力。

  張火丁在當今中生代京劇名演員中是一個“另類”。她很少在晚會類節目中露面,常常婉拒媒體的采訪,只是默默地研習著她所鐘愛的程派藝術。然而,正是這份執著、用心、低調成就了她在京劇界的聲望。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張火丁就受到關注,人們發現這位青年演員身上的那種沉靜、從容和淡雅的品質與程派藝術似乎有著特殊的緣分。出道至今,張火丁雖然也創排過像《江姐》這樣的現代戲,但程派的代表性劇目,尤其是像《鎖麟囊》這樣的杰作成為她藝術修煉的最佳“文本”。從她這次來滬演出的《鎖麟囊》就可以看出,她的表演更加成熟、大氣,她向我們展露的已不僅是“角兒”的亮麗,更是一種閃耀“經典”光彩的風范,滲透其中的乃是敬畏“經典”的心態與堅守傳統的勇氣。

  我的專業是音樂學。在我看來,音樂與京劇都屬于表演藝術,這兩個領域中經典作品的藝術之美都需要表演藝術家的“二度創作”來體現,而正是從這樣的“二度創作”中,我們在體悟“經典”本體之美妙的同時,也在欣賞藝術家的表演實踐帶給我們的個性化詮釋及其藝術風采。

  在京劇旦角藝術中,程硯秋大師創造的程派藝術相對“小眾化”,因為其作品(劇目)特有的思想深度和表演難度對學習者和鑒賞者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樣是青衣,與雍容華貴的梅派相比,程派的素雅深情顯然無意于舞臺的絢爛艷麗,而是追求婉轉含蓄的淵懿之美,其內蘊的蒼涼悲切更是透露出別具一格的藝術張力。耐人尋味的是,近些年來喜歡程派的人不斷增多,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戲迷表現出對程派藝術的濃厚興趣,這一現象應該與張火丁獨特的表演實踐及其藝術影響有著一定的關聯。在上海大劇院觀看演出時,我特地觀察了劇院內的觀眾,讓我驚喜的是,那晚來為張火丁捧場的一半以上的觀眾都是年輕人!張火丁的表演究竟有怎樣的“號召力”能吸引到這么多包括年輕人在內的觀眾來到劇場內觀賞一出傳統老戲,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張火丁的魅力首先來自她的演唱。程派藝術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它的唱腔及其演唱風格。我以為,在整個京劇旦角藝術中,程派的唱腔音樂性最強,每部代表作的唱腔設計都是精心構思,極為講究,《鎖麟囊》的唱腔藝術更是將程派的音樂美感發展到了極致。根據劇中主人公薛湘靈的命運起伏,唱腔的整體安排非常貼切地表達了角色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緒與感情變化。二黃與西皮腔系中各種板式所構建的成套唱腔變化多端、色彩豐富,這種展示人物情感的“音樂話語”不僅具有強烈的舞臺效果,而且呈現出動人心弦的藝術美感。無疑,張火丁對《鎖麟囊》唱腔的理解與表現是有說服力的。

  在當今較有名氣的幾位程派演員中,張火丁的嗓音并不是最出色的,看她先前的演出與聽她過去的錄音,都能感覺到她的嗓音較“悶”,有時還出現“憋”的現象。有人以為這樣的嗓音正是程派演唱所需要的。我覺得這種看法是對程派藝術的誤解。由于程派的演唱與念白特別講究音韻上的處理,用比較“靠后”的發聲方法的確更能體現字詞韻頭、韻腹和韻尾的音樂性走向。但是,程硯秋本人的演唱范本告訴我們,程派淳厚、深幽的演唱藝術并不是靠“悶”和“憋”來表現的,它細膩、雅致的藝術韻味來自于相當科學的聲腔共鳴與氣息把握,其中甚至還融入了西方美聲唱法的某些技巧。聽張火丁這次的演唱,不僅音色比先前寬厚、明暢(想必發聲方法上她已有所改進),而且音樂表現層面上的“尺寸”、“氣口”與“潤腔”都更加游刃有余,恰到好處。例如,“春秋亭”中“西皮二六”轉“西皮流水”的那兩段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張火丁的演唱層次分明,抑揚頓挫,收放自如,很有感染力,唱腔中流暢、舒朗的韻律所透露出的那種大氣、清爽既符合劇情內涵的需要,也充分彰顯了這位當今程派大青衣的內在氣韻和大家風范。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張火丁的演唱不僅很好地把握住了像“一霎時”這樣大段二黃唱腔中多種板式所傳遞的人物情感變化,而且對劇中幾處“散板”與“哭頭”的處理也格外用心。通常來講,像“散板”、“哭頭”這樣的散拍演唱很難得到觀眾的叫好,所以有些演員往往忽略這些段落的情緒表達。張火丁能夠重視“散板”與“哭頭”的特殊表現作用,正說明她的藝術成熟已使她能夠整體上考量劇情發展與角色心態,用更為細膩、講究的藝術處理來展示人物的“音樂話語”及其戲劇意味。

  除了演唱之外,張火丁的“做”與“舞”也讓人多了一層感動。在《鎖麟囊》中,張火丁扮演的薛湘靈姿態優美,個性鮮明,每場戲的“節骨眼”上都能看到“做”與“舞”帶來的動感之美,恰如其分地表現出角色在特定情景中的心緒和意態。例如,薛湘靈在盧員外家庭院內陪盧公子玩耍那場戲是《鎖鱗囊》全劇的高潮之一,如何處理這場戲的水袖表演既可以看出一個程派演員的基本功,更能得知這位演員的藝術修養。程派的水袖功不花哨,不夸張,講究的是自然、優雅的舞動,因為程硯秋創立的獨門“水袖功”是一種柔中帶剛的程式化表演,水袖的舞動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與緊扣戲劇情境。從張火丁表演的幾段水袖舞蹈中,觀眾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劇中這位寄人籬下的大家閨秀從無奈、忐忑到驚訝、激動,復雜的情緒變化通過水袖功的特殊“語言”形成了層層遞進的戲劇節奏,蘊意深刻,扣人心弦。張火丁表演的舞蹈身段效果強烈,但這里并沒有嘩眾取寵的“火爆”,進入觀眾視野的只是融入角色創造的戲劇張力和舞臺美感。從這場戲的水袖表演處理上,就可以感覺到張火丁已有的藝術修養和對程派底蘊的深透理解。

  京劇作為一門表演藝術之所以能吸引不同時代的觀眾,就是因為它所積累的“經典”能夠感動鑒賞者的心靈,不斷引導人們對于美的向往。表演藝術中的“經典”需要藝術家來激活它的生命體征--無論是古典音樂還是傳統京劇,“經典”永遠期待著高水平的藝術演繹來解讀其豐厚的蘊意及美感,而藝術家個性化的理解與詮釋在實現“經典”價值的同時,也從不同的維度豐富著“經典”的蘊涵和意義。

  京劇藝術的傳承與弘揚離不開像張火丁這樣有技藝、有理想、有品位的藝術家,正是通過她(他)們精湛的表演實踐和藝術追求,才讓我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中多了一份對于真情、美好和純粹的懷念與渴望。

  (作者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

網友評論

留言板 電話:010-65389115 關閉

專 題

網上期刊社

博 客

網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