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功委員:文化輸出扶持項目須注重實效
近年來,國家增加了對外出版文化交流和宣傳工作的資金投入,如對出版物“走出去”給予資金扶持等。陳建功委員認為,這些扶持項目的推行對中國文 化走向世界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亟待完善。比如,國內某些出版企業和國外的“草臺出版機構”聯手“釣魚”的現象是存在的。他們在申請到扶持 之后,對譯本毫不負責,以低劣不堪的譯文聊以復命,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不應只憑與國外某公司的“合同”,就給予翻譯、出版資金的支持。建議有關部門進 一步完善項目論證制度和項目驗收制度,如對譯作的資金支持實行“分期給付”,對“優質優價”譯作予以獎勵等,讓文化扶持項目真正產生實效。
高洪波委員:加大對傳統文學期刊的扶持
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政府對文化建設也越來越重視。高洪波委員談到,我們對文化的重視應該落到實處,即加大對文化的資金投入。很多文化項目是 公益性的,只有給予充分的資金支持,并加以嚴格監督,才能推動其繁榮發展。近年來一些文化項目的資金投入狀況有所改善,但傳統媒體尤其是文學期刊的生存狀 況還比較艱難,在稅收上沒有優惠,運營的成本居高不下。文學期刊是刊發文學作品的園地,是培養優秀作者的苗圃,建議有關部門雪中送炭,加大對這類傳統媒體 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支持。
陳凱歌委員:文藝創作沒法搞多快好省
文藝創作有“高原”卻沒有“高峰”的問題,是今年兩會上的討論熱點。陳凱歌委員說,藝術家應該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共筑精神家園作貢獻。但 是,文藝創作沒法搞“大躍進”,沒法搞多快好省。有一次他到云南,看見一個彝族老人手拿竹子在雕刻,4個小時里身子都沒怎么動。這讓他腦海里立刻浮現出一 位在圣像前跪了4個小時的修女。在他看來,一個雕刻竹根的老人,一個跪在神像前的修女,都向我們詮釋了一種虔誠的心態。藝術創作也是一樣,必須有虔誠的信 念,耐得住孤獨。即使沉下心來了,也不一定能夠攀登上藝術高峰,但這至少是個前提。
(本報記者 黃尚恩/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