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網>> 中國作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工作會議 >> 正文
精心組織作家深入生活 努力推動文學繁榮發展
陜西作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 蔣惠莉
根據本次大會的安排,我就陜西省作家協會開展作家深入生活工作有關情況作如下匯報。
一、深入生活是我省作家的優良傳統
陜西作協成立以來就有指導、安排作家掛職深入生活的優良傳統,陜西作家的創作題材也都圍繞著古老的秦地文明、延安精神、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和作家本人的生活體驗。柳青曾深入長安區皇甫村14年,創作出《創業史》這一反映廣闊時代背景的力作。路遙曾赴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煤礦體驗生活,和礦工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不僅生動再現了孫少平在礦區工作的場景,還塑造出“王世才”“惠英嫂”“安鎖子”等一批栩栩如生的勞動者形象。此外,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陳忠實、賈平凹、葉廣芩等作家都十分重視從生活中積累素材,他們的作品《保衛延安》《風雪之夜》《柴達木手記》《白鹿原》《秦腔》《老縣城》等也都是反映生活實際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不僅是陜西文學的驕傲,也是中國文學的瑰寶。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在中國作協和陜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導下,我會積極探索推進作家深入生活的有效途徑,逐步形成了“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廣泛覆蓋、基地支撐、策劃活動、制度保障”的運行機制。
(一)突出重點,協調有實力的作家掛職深入生活。為給有實力、有較成熟創作構思的作家提供便利,2005年,我會積極與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協調,啟動了首批作家赴基層掛職深入生活工作,并精心選拔高建群、李博厚、馮積岐、紅柯四位作家分別赴市縣掛職。此后,又分別于2007年、2009年和今年推薦方英文等9位優秀作家赴基層掛職。目前,前3批掛職的9名作家均已創作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小說7部,散文集5部,影視劇本2部。冷夢等3名今年開始掛職的作家也都完成了素材搜集,開始著手創作。
(二)統籌兼顧,安排有潛力的作家定點深入生活。我省從事文學創作的專兼職隊伍非常龐大,由于作家掛職深入生活的名額有限,無法滿足廣大作家的需求,我會積極與相關部門協調,安排有潛力的作家到基層定點深入生活并給予接收單位一定補貼。近年來,已累計推薦20名作家分別赴市縣以及西藏等地定點深入生活。
(三)廣泛覆蓋,組織作家通過多種采風活動深入生活。為豐富作家的生活體驗、開拓視野,近年來我會先后組織形式多樣的采風活動30多次,約有1600多人次參加。其中,“陜川渝三省作家走進新陜北”“百名作家走進太白山”“著名作家學者走進延長石油”“文學春天·陜西作家禮泉行”等活動都選在能夠代表我省新型工業、新型城鎮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實踐的地區、企業、基地開展,給廣大作家提供了走進基層、貼近前沿的機會。
(四)建立基地,安排作家在基層文學輔導中深入生活。我們本著下基層、接地氣原則,相繼在5個區縣建立了陜西作協文學創作基地。今年,又制定了《文學創作培訓基地(掛牌)申請、管理、考核辦法》,對相關工作加以規范,并在西安市碑林區、未央區等地掛牌新建了創作基地。為加強基層文學寫作隊伍建設,我會多次邀約知名作家赴各基地為基層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授課,參加基層作家作品研討會,進行文學交流座談,讓作家們在接地氣中深入生活,不僅受到基層歡迎,也讓作家們了解了基層情況。
(五)策劃活動,讓作家在走進讀者中深入生活。去年,我會策劃并聯合省圖書館啟動了“陜西作家有好書”活動,一年來已相繼舉行了賈平凹等7名作家小說推介、12名女作家與讀者共同探討現當代文學中的女性創作、6位作家談散文等作家與讀者見面會。今年,我們又和太白文藝出版社聯合策劃啟動了“中國夢·文學夢——‘文學陜軍’進高校”活動,遴選40名作家,將分別走進陜西10-20所高校校園巡回講演。目前,已進行3場,受到大學生熱烈歡迎。
(六)加強保障,推進作家深入生活制度規范化。為給作家深入生活提供制度保障,今年,我會協調省委宣傳部、組織部印發了《關于選派作家到基層掛職深入生活和定點體驗生活的實施意見》和《組織作家掛職深入生活和定點體驗生活實施細則》等文件,明確每年選派3名作家掛任市、縣(區)有關部門副職領導,不占職數、不分工,時間1—2年;選派10名作家定點體驗生活,不掛職務,時間1年;作家掛職或定點深入生活期間,原隸屬關系、工資及福利待遇等均在原單位不變;還對作家選拔的機制、選派就職過程的責任分工、創作考核獎勵方式、對定點深入生活所在單位的補貼方式等加以明確,有力地推進了掛職、定點深入生活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極大鼓舞了作家和接收單位兩方面的熱情。
三、作家深入生活的收獲和體會
(一)主要收獲。一是創作出了一批優秀作品。高建群的長篇小說《大平原》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魏揚青的劇本《讓愛回家》已經制作成電影,在央視六套播出;朱鴻的文集《長安是中國的心》位居各大書店銷售榜前列;馮積歧、紅柯等作家也分別獲得省級獎項,產生較大影響。二是對作家創作產生積極影響。通過掛職、定點深入生活和系列采風活動,作家激發了寫作靈感,積累了創作素材,廓清了寫作思路,也增強了反映實際、為生民而歌的責任感。三是對宣傳基層起到積極作用。葉廣芩的《青木川》被改編拍攝成電視劇《一代梟雄》,在多套衛視熱播,直接帶動當地文化旅游事業發展;李博厚掛職期間創作出長篇歷史小說《翰林風雨》,社會反響較大,當地已籌備修建主人公康海的墓園及紀念館,西北五省“康海秦腔藝術獎”也在籌備當中。這些,都為促進基層文化事業發展提供了正能量。
(二)幾點體會。一是深入生活是產生好作品的根源。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而要創作出思想性、藝術性兼具的好作品,作家必須俯下身去、靜下心來,真正融入基層,用時間觀察、用心思考,反復錘煉素材。二是加強引導是作協組織開展深入生活工作的關鍵。組織引導作家深入生活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催生好作品,但每個作家所處的環境不同、經驗體會不同,這就要求作協組織充分考慮作家的創作實際,注意扶持有潛力、有責任感的作家,著重選取能夠代表社會發展趨勢的地點,多措并舉地加強對作家創作的引導,催生更多能反映社會發展實際、承載核心價值、鼓舞普通讀者的好作品。三是完善制度是推動作家深入生活的保障。以往作家掛職往往受多方面條件限制,沒有定時、定數。要使作家深入生活的方式持續發揮作用,就要用制度加以規范,讓人數、時間都有定規,這也是推動文學事業長期繁榮發展的保障。
四、存在不足和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不足。一是作家深入生活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作協選拔作家掛職定點深入生活,主要考慮作家的創作實力和創作規劃,但組織部門審批時,主要考察是否符合干部任職的相關規定。由于選拔標準的差異,造成許多有潛力的作家無法獲得掛職、定點深入生活的機會。同時,現行制度的審批手續仍然比較復雜,歷時較長,尚需簡化。二是深入生活的名額不足。目前我們每年至多只能推薦13名作家赴基層深入生活,尚不能滿足全省作家的需求。三是對深入生活作家的保障力度不夠。由于大多數掛職人員所在單位僅僅保留了作家的基本工資,其他的津補貼等收入大都被取消,給作家在掛職期間的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二)陜西作協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的打算。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這次會議精神,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工作:一是繼續組織全省文學界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省委有關指示要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各項決策部署上來。二是積極同省委相關部門協調,改進、完善現有的深入生活制度,進一步簡化程序,擴充名額,為優秀作家爭取更多機會。同時,主動聯系深入生活的作家,加強服務,跟蹤他們的創作情況,逐步建立起較完善的考評體系。三是擬舉辦“文學藝術為人民”“陜西文學創作座談”等采風、交流活動,通過評獎、文學批評、經驗交流會等方式宣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使作家進一步樹立起“為人民寫作,為時代放歌”的價值觀。四是繼續加強同兄弟省市作協的聯系,組織作家互相交流、學習,開闊視野。